深圳“小海豚”“红马甲”准备好了
发布时间: 2025-08-21
本文转自:南方日报
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百天
深圳“小海豚”“红马甲”准备好了
张玮
深圳志愿者队伍整装待发。受访者供图
南方日报讯(记者/张玮)“我们准备好了!”2025年11月至12月,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,深圳承办25个比赛项目。在赛事迎来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,来自深圳的赛会志愿者与城市志愿者代表共同上台宣誓,深圳“小海豚”志愿者队伍已整装待发。
“在深圳每年举办的超300场大型赛事展会中,‘红马甲’都是其中亮丽的风景线,彰显城市文明和温度。踏上新征程,我们将以两大赛事为契机,深入推进‘志愿者之城’建设,为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、勇当尖兵,凝聚志愿力量。”团深圳市委相关负责人说。
“三个率先”打造标杆示范赛区
深圳注册志愿者数量已超400万人,占常住人口比例超22%;志愿组织数量达1.86万个,呈现“成体系、广覆盖、专业化”等特点,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补充。
为服务此次赛事,深圳市执委会志愿者部统筹全市赛会志愿服务,自2024年12月启动招募至2025年6月,开展招募选拔、培训录用、岗位匹配和赛时管理、激励关爱,实现“三个率先”。
一是在全省率先建立“馆校对接”工作机制,从深圳大学、南方科技大学、深圳技术大学、深圳职业技术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等14所高校招募了近1.2万名赛会志愿者,并精准匹配6个闭幕式等市级专项和23个单项竞委会,将在核心区域提供服务。
二是率先完成超过15万人次的志愿者通用培训,建立助残志愿服务培训课程体系。
三是率先建立赛会志愿服务信息化系统,连通赛事指挥系统实现实时调度,全力打造全省标杆示范赛区。
同时,团深圳市委牵头发起“城市志愿服务联盟”,发布志愿服务站点、服装、标识管理规范,组织招募超3万名城市志愿者参与城市咨询、赛会资讯、文旅服务、交通指引等城市公共服务,并依托全市166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,构建“高标准、广覆盖、优质效”的志愿服务体系。
擦亮深圳“志愿者之城”名片
“站在台上宣誓时,面对全场注视,誓言不仅是口号,更是我们庄严的承诺——以微笑传递温度、以专业保障赛事、以包容守护每位参与者,这让我深感使命重大、青春无悔。”拥有1300小时以上志愿服务经验的“四星级志愿者”、深圳大学赛会志愿者郑桢祺说。
南方科技大学赛会志愿者肖涵曦表示,通过急救培训、无障碍服务指南和志愿者通用培训,其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岗位职责,更体会到肩上的重任。
2018年从法院系统投身公益事业的江家贤,如今已是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的重要力量。“在即将到来的盛会中,我将在城市志愿服务岗位上,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赛事指南、交通信息及服务支持,确保他们在城市宣传点等区域获得便捷体验,助力营造热情友好的城市氛围。”江家贤说。
2025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执委会志愿者部的组织者李林珊,早在2011年大运会赛场就是亲历服务的“小青葱”,彼时她还在读大二。14年后,她参与到赛事筹备中,感受到了更成熟的组织体系、更精细的专业分工和更宏大的湾区同心愿景。“期待与各位志愿者一起,让志愿服务成为深圳递给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,让这场盛会因我们共同的努力,成为刻在湾区记忆里的温暖印记!”李林珊说。
自2月深港马拉松测试赛举办以来,深圳已成功举办残特奥会自行车赛事、十五运会拳击测试赛、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射箭测试赛、十五运会飞镖测试赛、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棋牌类测试赛等多项赛事,其成功背后都离不开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。随着更多赛事到来,深圳志愿者们也将延伸服务触角,开展赛事推广、城市宣传、便民服务等多元化活动,助力提升城市志愿服务水平,擦亮深圳“志愿者之城”的金名片。